工作中需要的产品思维应该该怎么培养?

26点 林涛 4473℃ 0评论

当你面试设计师、产品经理、工程师等岗位、或者向风险投资机构进行路演时,面试官会评估你的“产品思维”,也称为“产品直觉”。如果你是一名开发者,想要创造一些新的有价值的东西,又或者你是一名投资人,想投资这类的开发者,那么拥有良好的产品思维将会帮助你和产品脱颖而出。

如何定义产品思维呢? 大家在这个问题上众说纷纭,很难找到标准答案,我想分享一下产品思维是什么,不是什么,以及怎样掌握它。因为仅仅靠产品思维是不够的,你还必须能够将产品思维应用到设计中,并朝着更好的结果努力。虽然缜密的产品思维通常体现在很多公司发展初期,但产品思维影响着技术研发的所有阶段——从增加新的产品线到帮助现有产品适应新的市场趋势,里面都有产品思维的影子。

因此,形成并提升产品思维与任何紧跟潮流或开发行业领先产品的人都息息相关。当前,科技公司更关注产品引领创新而非金融管理,这不仅是一个学术或技术体验,它也产生了市场价值。

什么是产品思维?

产品思维是什么?简单来说,它是一种技能,知道什么样的产品有用、被人们喜爱。与所有技能一样,它可以被训练、提升;它不是人的一种本能(毕竟,即使本能也是经过训练的)。

有产品思维的人喜欢讨论产品,但不仅仅是根据个人喜好讨论产品;他们试图理解一个更广泛的问题:为什么一个产品可能适合或不适合更广泛的人群。最优秀的产品思考者会孜孜不倦地去探寻事物为何有效。产品思维模式可能会引导我们去研究为什么TikTok如此受欢迎,Figma在一个组织中发展壮大的原因是什么,或者流行市场的特征是什么?

他们将此视为一个谜题:为什么App X会如此受欢迎? 哪些具体的产品决策让我的一些同事喜欢效率工具W,而另一些人反对它? Y服务做了什么,能让劳拉阿姨一直使用它?是Z还是W功能让它超越了像她这样的早期用户? 是什么吸引了表兄伊莱亚斯和他的朋友试用这个新应用程序? 这些推送通知是吸引人的还是会让人讨厌? 从这些见解中,我们如何才能开发更好的产品,或者帮助团队中的其他人做到这一点?

产品思维是一种习惯、一种视野、一种思维模式。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否已经具备产品思维,或者如何评估其他人在这方面的能力,下面的问题可以帮助你了解产品思维模式:

  • 评论产品X——它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做对了哪个决策? 为什么?
  • 如果你是X产品的领导者,你会如何帮助它赢得Y用户?
  • 拿问题Z来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你会如何设计?

有些人会被产品思维搞晕——毕竟,并不是所有问题都具有普适性, 以下问题就不是产品思维模式的问题:

  • 你最喜欢的产品是什么?
  • 产品X如何决定对服务Y收取多少费用?
  • 你会如何向5岁的孩子解释Z产品?

另一个常见的误解是混淆了产品思维、设计思维和产品愿景。一般来说,产品思维往往早于后两者,并对如何使用设计思维或产品愿景该如何发展起指导作用。

设计思维是一种方法论——将解决方案概念化的过程包括调研、原型设计和测试,而产品思维是理解并善于预测人们想要什么的技能。设计思维倾向于一种由外而内、迭代的方法来解决特定的问题,而产品思维则更全面、更直观地看待人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当然,通过各种方法进行调研,深入理解问题,然后通过原型验证早期假设,无论在那个行业这套方法都是有用的,但是对于成千上万的或大或小的产品决策并不实用。有些时候,你要依靠自己的直觉来判断哪些内容最适合你的听众。

产品愿景描绘了产品如何在世界上创造价值的理想化的最终状态,但它不会介绍为什么或如何创造了价值。它可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故事,或者是一幅生动的、描绘获得成功的未来愿景,但它不足以构建一个详细的产品路线图,无法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推动产品设计和业务决策。

虽然许多设计师、产品经理和初创公司的CEO已经通过长期的培训和实践开形成了产品思维,但这并不是一项只能在科技公司的范围内训练出来的专有技能。事实上,它根本不需要内部信息。那么,如何培养自己的产品思维技能呢? 最重要的是形成两个习惯:观察探究

养成观察的习惯

观察是指关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产品或服务时的反应,最简单的方法是从观察自己开始。你什么时候对一种产品感到满意? 你什么时候感到厌烦?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就是我使用Jabra 75t Elite耳机的经历。我家里有三个小孩,且办公室是开放式的,当我通过Zoom开会时,我努力屏蔽噪音,但人们还是会告诉我他们接收到了背景噪音。一个朋友向我推荐了Jabra,他说:“如果你戴着这款耳机,旁边就算有个小孩在发脾气,你的同事们也不会知道。”她说的对。我对这款产品交口称赞,并将它推荐给了其他人。但它并不完美,它贴在耳朵上太紧了,耳环圈压在脖子上(我就纳闷了:耳环圈经过用户测试吗) ,黑色的话筒在视频通话中很显眼。我想其他人也会希望有一个大一点的耳盖设计和一个更精妙的麦克风颜色。

当你习惯了观察自己的反应后,要观察周围人的反应。你的朋友什么时候会滔滔不绝地谈论新发现? 他们什么时候抱怨? 他们对你推荐的产品有什么反馈?

最后,观察世界的反应。评论是怎么说的? 人们在互联网上收集和重复的观点是什么? 这个产品和它的竞争对手有什么不同之处? 最重要的是,人们为什么会说那些话?

当你养成观察自己与产品关系的习惯,然后将其推广到你的朋友和更广阔的世界,这将引出更多的问题,从而帮助你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养成探究的习惯

问一问你观察结果背后的“为什么”便会引出培养产品思维模式(以及能够应用观察结果)所需的另一种做法:探究。

探究来自于对人及其行为的本能的好奇心,根据你的认知水平,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关键在于理解这些反应背后的“原因”。其中一些方法如下:

  • 阅读关于人类思想/行为的书籍
  • 通过文章、讨论、博客剖析文化现象
  • 在产品构建过程中征求客户反馈
  • 问别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当然,要想获得真正的理解,你需要更深入地分析思考,而不是在人们告诉你他们喜欢什么和想要什么时简单地听信他们的话,数据的价值就体现在这里了(从用户调研和客户发现到市场数据、点击、浏览量等)。

数据可以帮助你了解产品、用户行为和市场的基本情况。以Facebook如何构建Reactions为例,我们来解释一些这些概念。此前,用户针对一篇文章所能做的事情只有点赞、评论或分享,但许多人对这些选项不满意。“‘不喜欢’(Dislike)按钮!”是多年来备受推崇的功能请求之一。因为 Facebook上的所有东西并非都需要点“赞”,人们经常分享悲伤的内容、悲惨的消息或者只是谈论他们糟糕的一天。

但在社交产品领域工作多年之后,我和团队拒绝发布“不喜欢”按钮,因为“不喜欢”这个词太模棱两可了。如果你发一张我所在的当地运动队的照片,并配文“Boo!”我点了“不喜欢”按钮,你会怎么解释我的行为呢? 我不喜欢运动队吗? 不喜欢你的情绪吗? 还是你觉得我不喜欢你? 我们的产品直觉告诉我们,“不喜欢”按钮会增加平台上的负面情绪和误解。

与此同时,我们的目标是让人们觉得他们有多个情绪选项来表达他们对内容的反应。我们采取了一种方法,将“喜欢”扩展到更广泛的情感,从爱到愤怒到悲伤。我们的产品直觉让我们做出了两个关键决定:使用动画表情来传达情感,我们觉得这样会更容易表现感情,并发布了7个基本的表情。Facebook Reactions就这样诞生了。我们首先创建并向部分人群发布了这一功能,发现人们喜欢这种方式并经常使用。最初的测试数据帮助我们将表情包消减到5个最直观也是最受欢迎的表情,随后公开发布。

然而,你不需要通过花几年的时间来开发一种特定的产品来培养这种直觉。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个快速的经验法则来培养自己的产品思维,那么你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1. 每周至少尝试一种新产品、新功能或新服务。

2. 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关于某个产品决策如何影响其目标受众的对话或反思。

慢慢地,你会看到更多不明显的答案,会明白为什么有些产品比较畅销,而其他则不然。如果你自己开发产品,你会得到更多的灵感来帮助你达到预期的结果。最简单的方法是预测:你是否能更好地识别出哪些产品或功能会获得成功? 你开发此类产品的能力是否提升了?

擅长产品思维不是天生的,而是源于实践。设计师在这方面相对比较擅长,因为他们每周花在设计评论或听取客户反馈上的时间比较多。每个人对设计都有自己的看法(无论是好是坏),这意味着设计师会不断地收到产品的反馈。

研究人员、数据分析师和风险投资人通常通过从大量数据中进行模式匹配来获得产品思维。例如,如果你看了足够多成功的社交媒体公司的例子,你就会发现参与度通知是很重要的,或者要让新用户在上线时获得优秀内容,等等。

产品经理、工程师和市场营销人员也会在反复发布和迭代的过程中培养产品思维,基于以往的成功和失败,他们更有可能想出引人注目的宣传或创新的想法。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史蒂夫·乔布斯打赌全世界都想要一部 iPhone。

对于初创公司而言,自信的产品思维为从无到有的产品开发提供了动力。

当然,仅仅依靠产品思维并不能保证我们能创造出成功的产品——我们的直觉经常失灵,因为我们在信息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中会得到错误的结论。我们不可能确切地知道,在开发有用和受人喜爱的产品时,哪些产品决策最重要。

我们只能假设,但有了观察和探究的心态,开发者便不必纯粹依靠猜测,他们可以收集反馈——无论是定性的还是定量的——来帮助他们了解顾客的感受。这是一个不断学习、反馈和迭代的过程,它既能改善产品,也能加深开发者对改进产品的理解。

如果你与开发者一起工作,拥有产品思维会让你受益。

如需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26点的博客

本文链接地址: 工作中需要的产品思维应该该怎么培养?

转载请注明:26点的博客 » 工作中需要的产品思维应该该怎么培养?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